全球性的研究表明食用海產與人群中憂鬱症的比例有明顯的相關性。同時也有證據顯示Omega-3對產後憂鬱症能夠起到改善作用。
最早研究憂鬱症與食用魚類之間關係的報告之一來自與馬里蘭州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Joseph Hibbeln所領導的多國研究。實驗同時記錄了九個國家每100人嚴重憂鬱症的發病率及其平均魚類食用水平。
研究發現,在低魚類食用的國家往往會導致較高的憂鬱症發病率。例如新西蘭魚類食用大約在平均每年是18克,其憂鬱症發病率在5.8%,而在日本魚類食用達到了年均68克,其憂鬱症發病率僅為0.12%。之後又有了進一步的證據。一項針對芬蘭庫奧皮奧市3204名市民的調查顯示,經常吃魚的居民(每週2次及以上)有憂鬱症和自殺傾向的人明顯少於那些很少或不吃魚的居民。
在希臘一個針對247名成年人的健康研究發現那些輕度憂鬱的人體內脂肪組織(儲存脂肪的組織)的DHA含量要比那些沒有抑鬱症狀的人低35%。
一項為期兩個月的台灣調查顯示,每天服用4.4克EPA和2.2克DHA劑量能夠緩解那些之前服用抗憂鬱症藥物無效的病人的病情。
憂鬱症在產後婦女中非常常見,也就是產後憂鬱症。由於大量資料表明DHA對於兒童大腦的發育至關重要,因此母體內DHA的損耗與憂鬱症之間的聯繫的可能性也被廣泛的關注和探討。 2002年Joseph Hibbeln報告了一項23個國家共計14541個懷孕者的統計數據,結果顯示母乳內低DHA含量和低海產品攝入都和較高的產後憂鬱症有著明顯的聯繫。
2003年荷蘭的一項研究測量了112名女性在實驗開始和32週之後的DHA水平。那些被認為是“可能憂鬱”的母親體內DHA含量明顯低於那些沒有憂鬱的人,作者建議“在懷孕和產後補充DHA將是明智之舉”。